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:以人工智能开展教学创新改革 探索人机协同的智能课堂形式

拓荒号:拓荒牛 (企业头条)

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 11日,以“数智赋能未来 建设教育强国”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。

上午场次圆桌对话由新华网教育副总编辑商亮主持,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,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彭木根,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王忠宾等共同围绕《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挑战与应对》话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和交流。

王定华表示,放眼未来,人工智能时代,高校将实现校园赋能、家校互相增强、泛在教育环境,将从片面看重智育转向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,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,积极探索更多人机协同的智能课堂形式。“我们必须抢抓机遇,秉持更开放的姿态、更精准的政策、更坚定的行动,全力促进数智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。”王定华强调。

他进一步说,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五方面入手:

首先,“要制定顶层设计政策方略,推动构建多方参与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制定,建立健全科学的法治体系,制定系统协调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发展战略与行动计划。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服务协同,形成教育数字化的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。人工智能教育要从小抓起,研究新对策、摸索新规律、洞察新趋势,制定大、中、小学段教育规划。”

其次,王定华提倡产教融合的集群发展模式。“借力教育数字化促进教育模式、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创新。同时加强与产业的合作与交流,积极鼓励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,促进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的有效衔接,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。”

在人才培养方面,他强调要培养具备数智赋能的人才。“他们应熟练掌握信息技术,具备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应用等技能,同时拥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,以及建立人类共同体思维与跨文化合作能力。”因此,要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,深化产学合作,协同育人,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。

同时,王定华认为,教师需要不断转变和提升自身能力。“数智时代,教师将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,教师更多地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,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”他表示,高校应该助力教师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,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,提升教师应用人工智能促进职业发展、终身学习和转型发展的能力。

最后,他提出构建开放共享的教育新生态。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,我们可以深化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治理国际合作,推动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和协同发展。同时,加强教育伦理和法规建设,确保教育数字化的健康发展。”

面对数智时代的挑战,北京外国语大学也在积极探索应对之道。王定华介绍:“我们正努力准确识变、科学应变、主动求变,探索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数智化发展路径。例如,我们承担了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,并成为首批试点高校。同时,我们还成立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,立足本校外语教学与研究传统优势,推动语言智能研究的突破性进展。”

此外,北外还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。“我们针对混合式教学实践,支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“外研在线”的个性化自适应教学平台,创新融合数字人和生成式人工智能,以此来创建以教材为中心的助教角色。在翻译实践上,我们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翻译领域的融合创新,全流程赋能助力院校培养传播中国声音的高素质翻译人才。同时,在写作教学和口语实训方面,我们也引入了智能技术,帮助学生掌握英美规范表达,精准提升实际交流中的口语技能。”

在智能教育环境建设方面,王定华补充说:“我们通过‘云中控、云录播、云管理+双屏互动’的智能教室解决方案,建设虚拟仿真、写作翻译、互动研讨等多类型学科智慧教室,丰富教学手段,推动教学创新。”

【责任编辑:岳祥芝】

(教育责编:拓荒牛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