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王忠宾:以“人工智能+X”引领创新人才培养

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 11日,以“数智赋能未来 建设教育强国”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。

上午场次圆桌对话由新华网教育副总编辑商亮主持,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,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彭木根,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王忠宾等共同围绕《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挑战与应对》话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和交流。

王忠宾表示,中国矿业大学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,打造人工智能交叉学科,建设人工智能研究院,新增了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相关专业。坚持以“人工智能+X”引领创新人才培养,支持优势学科建设具有矿大特色的微专业群,开发人工智能系列化课程,并且已和科大讯飞、华为等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,完成了校内通用AI平台的部署落地。

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过程中,高等教育既迎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不少挑战,王忠宾表示:“一是关于教育理念重构的挑战。在AI赋能的背景下,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人的知识和能力价值,数字素养、协作沟通能力、创新思维能力、复杂问题解决能力、人机协作能力等将成为新时代人才重要的核心竞争力。二是关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挑战。教师需要掌握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,并能将其深度融合到教育教学过程,站得更高、看得更远、想得更深刻,引导学生增强新时代人才的核心能力。三是课程内容和专业设置优化调整的挑战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,既要充分体现人工智能元素,又要避免过度依赖人工智能;为了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,也面临传统优势专业和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如何交叉融合等问题。”

谈及人工智能如何改变高等教育,王忠宾认为,这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上。“我校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,人工智能基础类课程(3学分)为全校通识必修课,同时要求各专业开设信息类专业大类基础课以及AI+课程。”他进一步解释道,“同时,借助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方法,采用在线教学平台、智能辅导工具等,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,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、创新能力、知识迁移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,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。我校大力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,通过与人工智能新知识、新技术的深度融合,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。”

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,中国矿业大学同样不遗余力。“我们紧密对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,重视人工智能关键技能的培养,将相关知识和技能纳入课程体系,培养学生掌握数字技术、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,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能力需求。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项目式一体化实践创新育人体系,统筹推进实习实践、实验教学、课程设计、创新创业训练、学科竞赛、毕业设计(论文)等实践教学环节设计,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”

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提升在线教育的质量与效果,王忠宾给出了具体而详尽的解答:“一是可以利用AI的超强搜索、资源整合以及自动生成能力,帮助教师提升数字化教学质量。二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进行分析,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推送学习资源,制定学习路径,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。三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在线答疑与辅导,实时解决学生的问题。四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充分挖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数据,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建模分析,从多个维度做出评估,然后有针对性的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给出合理性建议,从而帮助教师因材施教,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。”

在谈到高校教师需要具备的教学技能和知识时,王忠宾表示:“高校教师需要具备人工智能的理念和意识,掌握基本的人工智能知识,并能够将其融入教学中。同时,他们还需要具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工具传授知识、培训技能等方面的能力。”

对于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培训与发展,王忠宾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:“我们应该以提高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实效为导向,采取专题学习、案例分析、实训演练、创新论坛等多元化模式,提升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教学教学能力。同时,基于数据驱动的培训需求分析,我们可以为每位教师提供精准化、个性化的能力提升支持。”他透露,学校将“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”定为2024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关键词,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培训活动,以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,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。

【责任编辑:岳祥芝】

(教育责编:拓荒牛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