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俊 韩静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谷
“赶紧拿出来我看看!”2025年7月,苍溪县文昌镇鸳鸯村的一间小屋内,19岁的欧松灵眼神发亮,催促着母亲袁秀芳拆开成都东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。当“网络空间安全专业”的字样映入眼帘时,这个与轮椅相伴14年的少年,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笑容。
从2022年踏入苍溪县城郊中学,到2025年以483分超出本科线45分的成绩圆梦,1096个日夜的高中时光里,欧松灵与母亲袁秀芳,用坚韧对抗命运的刁难,终于推开了大学的校门。
图为欧松灵正在读书
命运设坎:轮椅上的求学路,每一步都在“闯关”
5岁时,欧松灵被确诊为重症肌无力,从此轮椅成了他无法离开的“伙伴”。为给儿子治病,父母带着他辗转上海、北京等地,家中的积蓄被高昂的治疗费耗尽,还欠下了一屁股外债。高中前,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还债,欧松灵由爷爷奶奶照料;2022年他考上高中,年事已高的老人无力再照顾,母亲袁秀芳毅然放下工作,陪他来到县城,扛起了照顾饮食起居的重担。
高中的每一天,对欧松灵都是挑战。“中午要回家吃饭、做肌肉锻炼,不然肌肉会萎缩,午休基本没有。”欧松灵说,最困难的是写字——轮椅无法靠近课桌,支架会压迫腿部致麻,连翻书、转笔盖都要靠同学帮忙。即便如此,他从没想过放弃,“如果考不上本科,我就复读”,高考前的这句话,藏着他不服输的韧劲。
深夜的灯光下,袁秀芳常能看到儿子在手机上查知识点的身影。“他翻书不方便,就用手机补落下的内容,有时候我睡了,他还在学。”袁秀芳的语气里满是心疼,却也藏着骄傲,“100分的话,我给娃打98分,这个成绩,我已经很满意了。”
图右为欧松灵
温暖护航:1096天的爱与守,成了他最硬的“底气”
高中三年,袁秀芳的生物钟永远围绕着儿子转。每天清晨5点,她准时起床煮早饭,然后反复调试支架帮欧松灵穿衣——“支架穿得不舒服,他会喘不上气,必须慢慢试”;送儿子到学校后,她回家洗碗、洗衣、收拾家务,中午赶回家准备午饭,空余时间还做手工补贴家用;晚上等儿子睡下,她才能结束一天的忙碌。
校园里,温暖同样无处不在。班主任李佳起初担心欧松灵难以融入集体、学习受影响,专门召开班会号召同学帮忙。“从帮他拿书本到课后陪他交流,同学们都很主动。”李佳说,欧松灵也没让人失望,高一到高三,他的成绩“后劲越来越足”,最终的高考分数,也在预料之中。
“下课老师会主动问我有没有没听懂的,同学帮我转笔盖、换笔芯,这些帮助我记在心里。”欧松灵说,母亲的陪伴、老师同学的关照,是他坚持下去的底气。
逐梦未来:大学是新起点,想“泡图书馆”见更广阔的世界
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,所有的辛苦都有了回报。如今,欧松灵已经开始憧憬大学生活:“希望学校图书馆有电梯,我喜欢看书,这样就能常去泡图书馆了。”他还计划在大一大二锻炼手部能力,“就业需要大学期间多积累,我想多尝试,见更广阔的世界”。
对于未来,李佳老师也有着期许:“希望他学有所成后,别忘了母亲的付出,孝顺父母,也回馈那些帮助过他的人。”而袁秀芳的心愿很简单:“只要娃能好好读书、照顾好自己,我就放心了。”
1096个日夜的坚守,轮椅少年欧松灵用成绩证明,命运的枷锁困不住逐梦的脚步;母亲袁秀芳用陪伴诠释,爱能为孩子撑起一片天。
这不仅是一个人的大学梦,更是一对母子用爱与坚韧共同写就的励志篇章。母爱无疆,梦想可贵。这个夏天,他们的大学梦终于开花结果,而新的人生篇章才刚刚开始。祝福欧松灵同学在大学里展翅高飞,也向这位伟大而坚强的母亲致敬。(图据苍溪县委宣传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