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开学季|重庆高校开学典礼上的嘱托,哪一句戳中了你?

连日来,在渝高校相继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。各高校党委书记、校长在这场“新生开学第一课”上讲了些啥?

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李林:

保持童年般的好奇、提问的热情、突破的胆识

▲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李林。记者 李志峰 摄

“在这个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时代,技术可以模拟人的认知和行为,但无法替代善良和温暖;算法可以优化路径,但无从定义正义。”9月17日上午,在重庆邮电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本科新生军训动员大会上,党委书记李林说,希望广大新生在塑造高尚品格的过程中,奠定立己达人的坚实根基,获得源于内心丰盈、品德厚重的从容与坚定。

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,人们打开手机就能通过AI检索到任何知识点。于是有人问:“既然AI能‘替我们学习’,我们还需要‘博学’吗?”李林说,答案是肯定的,而且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。因为AI能给我们现成的结论,但不能代表我们自己具有生成正确判断的能力;AI能给我们“知识碎片”,却不能给我们“认知框架”;AI能给我们“标准答案”,却不能给我们“提问的能力”。

李林提出,大学四年,要点燃“主动学习”的引擎,养成探究学问的习惯、跨界融合的能力和思考的自觉。从认真上好每一堂课、做好每一次实验、完成好每一次作业、参加好每一次实践做起。保持童年般的好奇、提问的热情、突破的胆识,既敢于质疑“从来如此”,敢于质疑“标准答案”,又善于寻找“另一条路”,善于探索“无人区”,积极投身创新实践,在挑战前沿、攻克难关中实现自我超越。

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:

既懂专业、又懂得人生,既能担当、又有温度

▲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。 记者 李志峰 摄

9月16日,四川外国语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本科新生军训动员大会上,学校校长董洪川围绕“川外是什么?你们来川外做什么?怎么做?”三个问题,为全体新生上“开学第一课”。

董洪川说,大学是最美好的人生时光,大一新生们要找准时代坐标,志在未来,明心所向,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之为伟业;要富养自身内涵,提升品德修养,学会与老师同学相处,并在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,在参与国际化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中开展自我管理、自我提升;要潜下心来、稳步前进,慢慢体悟,逐步达到学习的见心、见识、见行“三见”境界。

董洪川援引英语小说《月亮与六便士》中的一句话:“人世漫长但转瞬即逝,有人看见尘埃,有人看见星辰”,希望新生们能仰望星空,脚踏实地,早立志、立大志,实现一专多能、全面发展,在学好专业的同时,让自己成为既懂专业、又懂得人生,既能担当、又有温度的川外人。

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长万书辉:

努力成为儒雅、阳光、有趣的人

▲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长万书辉。 记者 李志峰 摄

大学不仅是新起点,更是新挑战和新攀登。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开训仪式上,学校校长万书辉表示,如果说大学是一段探寻生命意义的旅程,那么,只有将个人的成长主动融入国家发展,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,让生命绽放光彩。

作为当代青年,应当如何立志?万书辉认为要立求学成才志,做实现理想的追梦人;立教书育人志,培养对老师这个职业的热爱,坚定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;立产业报国志,在专业学习之余,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,养成追踪科技型企业发展动态的良好习惯,及早进入科技型企业实践锻炼,努力成为适应未来需要的复合创新人才。

“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,大学生也应该是朝气蓬勃的。”万书辉最后表示,希望同学们价值观要正,身心要健康,生活要丰富,努力成为儒雅、阳光、有趣的人。

重庆财经学院校长吴华安:

做眼里有光、脚下有根的追梦人

▲重庆财经学院校长吴华安。记者 郑宇 摄

如何在大学校园里书写属于自己的最好版本?在重庆财经学院2025年新生开学典礼上,学校校长吴华安给出了一份“大学生活指南”和“人生必修课”。

吴华安讲到,这一代青年人生逢其时,要做眼里有光、脚下有根的追梦人。青春的意义是把“小我”的成长,放进“大我”的坐标里,才会更有重量;在“多元赛道”里,做敢闯敢试、独一无二的“重财主角”,未来可以是“会写代码的财务分析师”,也可以是“懂直播的电商运营官”,甚至可以是“用AI工具做乡村规划的创意达人”,实现“个个有赛道、人人能出彩”;还要学会“感恩成长”,做心里有爱、眼里有情的温暖人,在“教学相长”中,做既尊重师长、又主动成长的“合伙人”。

最后,吴华安希望广大新生学会“爱自己”,做身心健康、全面发展的“完整人”。有目标,也有松弛感;有冲劲,也有治愈力,成为一个“活得丰盈”的人。


(教育责编:拓荒牛 )